2024年学术讲座(22场)

发布时间:2024-04-03 浏览次数:0

1.音乐研究的价值取向

主讲人:李诗原(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2月29日15:3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音乐?音乐研究可以是功利的,但也应是一种超功利的功利。音乐研究作为一种人文学术研究,应以优化学科理论、支撑人文学科、满足现实需要为目标,体现出“立足中国,为了中国”的价值取向。

主讲人介绍:

李诗原,博士,教授。国内著名音乐学家,中国红色音乐文化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现为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红色音乐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副主编;《人民音乐》特约编辑;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武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曾历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院党委常委、院科研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主编。

2.研究生论文写作

主讲人:徐元勇(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3月15日09:3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论文写作不仅是学术成果的展现,更是研究生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锤炼。通过论文写作,研究生能够深化专业知识、提升研究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论文写作也要求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培养学术素养和职业道德。论文作为学术成果,对于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主讲人介绍:

徐元勇,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随园学者”,音乐学院院长(2014年-2022年),第七届、第八届国务院“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负责人、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音乐分会常务理事。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百年发展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音乐史料辑录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规划项目《中国流行音乐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在音乐界权威期刊《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中国古代音乐史史料备览》等十余部。

提出“教育专业,音乐专长,教师职业,美育先锋”的十六字音乐师范办学定位;以“集团作战、集中攻头、系列研究、研教融合”为研究生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并以此为抓手开展学科建设工作;将“学科建设的尖兵,学术研究的骨干,技能教学的主力”确立为音乐师范优秀师资的标准。

3.音乐教育类别音乐教育领域导师课程内容与考核

主讲人:徐元勇(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3月15日14:3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梳理我国从“艺术硕士”到“音乐类别”的发展历程,并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进行解读,指出当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方向,指明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中导师的责任与使命。

主讲人介绍:

徐元勇,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随园学者”,音乐学院院长(2014年-2022年),第七届、第八届国务院“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负责人、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音乐分会常务理事。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百年发展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音乐史料辑录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规划项目《中国流行音乐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在音乐界权威期刊《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中国古代音乐史史料备览》等十余部。

提出“教育专业,音乐专长,教师职业,美育先锋”的十六字音乐师范办学定位;以“集团作战、集中攻头、系列研究、研教融合”为研究生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并以此为抓手开展学科建设工作;将“学科建设的尖兵,学术研究的骨干,技能教学的主力”确立为音乐师范优秀师资的标准。

4.音乐教育研究:领域/方法/发展

主讲人:梁宝华(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3月19日18:3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的主要对象为音乐教育研究生,首先,讲者会介绍音乐教育实证研究的本质和研究方法,并介绍国际音乐教育的研究热点,建议如何选题;最后,讲者会介绍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并分享个人的学术生涯,从而成为国际学者的过程,让各位同学参考。

主讲人介绍:

梁宝华教授是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现任主席,香港教育大学非遗传承与教育中心总监,亚太音乐教育研究论坛(APSMER)主席。《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编辑委员及《Asia-Pacific  Journal for Arts Education》总编。美国华盛顿大学音乐学院访问教授。曾任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主任(2015-2021)及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质素保证及提升)(2015-2017)。

梁教授领导的大型学术研究项目、书籍著作与国际期刊论文主要围绕音乐创意教学、作曲及音乐学习动机、转化学习,创作动机协作,教学及变革性学习、专业和学校粤剧课程开发及传承、大中华地区的艺术教育和文化发展等主题。任职期间主持多项创新学术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学术书籍,包括:《Psychology of Musi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ResearchStudies in Music Education》《Music Education Research》《Pedagogy, Culture & Society》《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ommunity Music》《 Arts and Humanities inHigher Education》《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及《The Oxford Handbook of Music Education》。

5.国际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本科人才培养

主讲人:梁宝华(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3月20日 9:45  

地点:音乐学院106会议室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的主要对象为音乐教育学者和教师, 讲者将介绍国际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包括学生专业发展、教育多元与融合、课程发展与教学法、多元文化/跨文化和全球教育等 ; 另外, 梁教授亦会分享在香港教育大学如何连系课程和教学的议题。

主讲人介绍:

梁宝华教授是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现任主席,香港教育大学非遗传承与教育中心总监,亚太音乐教育研究论坛(APSMER)主席。《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编辑委员及《Asia-Pacific  Journal for Arts Education》总编。美国华盛顿大学音乐学院访问教授。曾任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主任(2015-2021)及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质素保证及提升)(2015-2017)。

梁教授领导的大型学术研究项目、书籍著作与国际期刊论文主要围绕音乐创意教学、作曲及音乐学习动机、转化学习,创作动机协作,教学及变革性学习、专业和学校粤剧课程开发及传承、大中华地区的艺术教育和文化发展等主题。任职期间主持多项创新学术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学术书籍,包括:《Psychology of Musi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ResearchStudies in Music Education》《Music Education Research》《Pedagogy, Culture & Society》《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ommunity Music》《 Arts and Humanities inHigher Education》《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及《The Oxford Handbook of Music Education》。

6.香港戏曲中心在学校推广艺术教育的定位和策略

主讲人:钟珍珍[香港西九文化区表演艺术主管(戏曲)]

活动时间:2024年3月20日 15:3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如何传承和普及戏曲艺术是当前艺术学领域学术研究和高校美育建设的重要内容,本讲座在系统分析香港大中小学戏曲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香港戏曲中心在开展戏曲传承、评估与反馈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一系列优秀的策略和观点,这为当下戏曲在大中小学校的联动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主讲人介绍:

钟珍珍,香港戏剧家、表演艺术策划与监制,现任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主管(戏曲)、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从事粤剧创作多年,先后筹组及监制“西九大戏棚”“自由野”“西九戏曲中心讲座系列”“西九戏曲中心粤剧新星展"等大型活动。为两地戏曲艺术合作及交流作出努力,策划及邀请国光剧团的《卖鬼狂想》到港演出,多次筹组粤剧演员到内地培训及交流,邀请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上海淮剧团、上海昆剧团及上海京剧院合作剧目到港参加“西九小剧场戏曲展演”,筹组及监制小剧场粤剧《霸王别姬》(新编)、《文广探谷》等并推广至各地巡回演出。

7.《丝路乐韵》——“为乐”组合与王洛宾的歌

主讲人:吴乐为(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3月28日15:3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王洛宾是我国20世纪颇具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享有“西部歌王”美称。他搜集、记录了一批西北民歌,尤其他加工、改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成为深受海内外华人喜爱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民歌。

多年来,华北电力大学“为乐”组合,热心于王洛宾采集、加工与编创的西北民歌的教学传播与舞台演绎,形成独特演唱风格。本讲座撷取一批经典作品展示王洛宾呵护西北民歌的丰功伟业;诠释“为乐”组合在大学生美育教育中的理论思考与舞台探索。

主讲人介绍:

吴乐为,华北电力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普通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合唱协会常务理事,保定音乐家协会主席,保定“为乐”交响乐团团长。

“为乐”组合由华电艺术教育中心吴乐为、米兆虎、孟强、路伟、王泽坤等一批教师组成,成立于2016年,旨在用组合形式演绎中国民歌,探索大学生美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多年来排练了数百首中国民歌和国内外声乐作品,先后举办《在那遥远的地方》《风从古城来》等二十余场主题音乐会。为传播王洛宾先生的民歌作品,赴各地演出。

8.黄河流域的史前音乐考古与中华音乐文明的起源

主讲人:方建军(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4月11日15:3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根据目前黄河流域的史前音乐考古发现,在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华音乐文明在中原地区起源,在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音乐文明已经形成,并在黄河流域呈多点分布。史前时期的中华音乐文明应是多地区、多民族的共同创造。史前音乐所体现的仪式性因素,本身就包含着礼的义涵。史前墓葬资料所呈现的社会分化现象显示,音乐物质产品的拥有者应是都邑或聚落中心的首领或执掌特殊权力的人物,乐器成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乐与礼的结合是史前音乐文明的重要标志,礼乐内涵应是史前音乐文明起源和形成的判断标准,音乐文明业已成为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精神标识。

主讲人介绍:

方建军,香港中文大学博士,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天津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音乐考古学、中国古代音乐史和民族音乐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现兼任《音乐研究》副主编,国际音乐考古学会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 of Music Archaeology编委。

9.音乐教育研究生培养之我见

主讲人:雍敦全(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4月23日09:30  

地点:音乐学院106会议室

讲座内容:

讲座旨在深入剖析当前音乐教育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为未来的音乐教育研究生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主讲人介绍:

雍敦全,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音乐家学会音乐教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协会音乐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剧协会常务理事。学术成就:专著6部、参编著作8部;发表论文53篇;已完成国家级、省级、厅级等科研课题12项,在研1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学会各类奖项36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比赛获奖29人次,担任全国、省、市各类艺术比赛评委多次。

10.当代舞蹈的新美学

主讲人:卿青(研究员)

活动时间:2024年4月25日15:00

地点:音乐学院舞蹈区202教室

讲座内容:

本讲座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出现的西方当代舞蹈为讨论对象,从历史发生、代表性作品以及与中国当代舞蹈的关系等角度分析当代舞蹈在身体、剧场和观念等方面所呈现的美学变革和文化意义,揭示现代性条件下当代舞蹈与时代的互动,以及新的舞蹈主体的形成。

主讲人介绍:

卿青,现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研究生院舞蹈学系主任、研究员、《舞蹈学》集刊主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戏剧、舞蹈、表演研究系访问学者(2012-2013)。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舞蹈理论,感兴趣的领域有:表演研究、批评理论和身体理论等。主要专著有《行动的身体和主体——当代舞蹈的本土实践》(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结题成果,2022)《媒介反思与文化批判——西方当代舞蹈研究》(2022);主要论文有:《论当代舞蹈的范式转移》《都市生活的乡愁:现代性、感觉结构与传统舞蹈》等。

11.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与发展

主讲人:王秉锐(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4月25日15:0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中国声乐学派,作为声乐艺术中国化命题的延展,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本讲座旨在梳理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与发展历程,探讨其特色与贡献,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主讲人介绍:

王秉锐,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著名声乐教育家、硕土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贡献专家津贴。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民族声乐学会会长、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致力于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和发展,融合中国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他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数十人在国际、国内声乐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歌唱人才。

12.中华古谱诗词的演唱和创作心得分析

主讲人:杨霖希(博士)

活动时间:2024年4月26日09:3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中华古谱诗词演唱与创作心得分析,以专业演唱,“浸入式”的聆赏体验,娓娓道来的学术分析,从哀婉凄凉的“武陵春”,到凄美芳绝的“一剪梅”,从清新动人的“长相思”到恢弘大气的“水调歌头”,作为国家艺术基金古谱诗词传承人杨霖希博士将诗词歌曲的雅致与意境用讲座的方式与观众的心灵交汇,让观众不仅能体味来自久远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美感,更使诗化意象丰富厚实,生动立体,光彩夺目。

主讲人介绍:

杨霖希,旅美合作钢琴博士、音乐创作人,国家艺术基金古谱诗词传承人,全美音乐学院授予的青年艺术家,上海海外侨联青年理事,美国西弗吉尼亚华人协会外联部前副部长,浙江音乐家协会艺术指导学会副会长,东京国际艺术节创作金奖得主,《中国声乐曲选1-7》系列丛书主编,浙江省音乐兰花奖创作金奖得主,风雅中华中外巡演音乐会艺术总监。作为音乐创作人,代表作包括《忆江南》,《美丽畲乡》《南湖的风》等。

13.新时代中国歌曲创演体系

主讲人:杨赛(研究员)

活动时间:2024年4月26日14:0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新时代中国歌曲创演体系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产物。它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讲座将介绍主讲人杨赛先生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重要精神,总结传统音乐文学与白话音乐文学的经验后,传承和发展汉语言听觉审美,建构了新时代中国音乐文学理论评论话语体系与创演体系,并创演了歌曲80多首,以歌曲表现人民的生活,以歌曲塑造可亲可敬的人,以歌曲反映真善美,以歌曲鼓舞人心,札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体现中华美学精神与文化价值,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向世界展现中国听觉、中国经验、中国精神,弘扬新时代美育。

主讲人介绍:

杨赛,文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安徽艺术学院教授、四川音乐学院研究员。曾为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博士后、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比利时根特大学艺术哲学学院博士后、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文学、中国音乐美学、中国音乐史学和艺术学理论。出版专著《中国音乐文学》《先秦乐制史》《乐记集校集注》《任昉与南朝士风》等。


14.中国交响音乐的历史发展

主讲人:李诗原(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5月6日15:30

地点:腾讯会议:702-5423-2899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将回顾早期中国音乐家如何吸收西方交响乐的精华,逐步融入民族音乐元素,形成独特的中国交响风格讲座,重点讲述中国交响音乐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发展节点,包括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

主讲人介绍:

李诗原,音乐学者,博士,教授。现为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音乐艺术》副主编;《人民音乐》特约编辑;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武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曾历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当代音乐与文化批评、解放军音乐、红色音乐。曾独立承担和参与多个重大课题的研究;曾发表《谭盾音乐与后现代主义》《音乐分析获得人文意义的独立性》等论文、评论百余篇;著有《中国现代音乐:本土与西方对话——西方现代音乐对中国大陆音乐创作的影响》等学术专著;参与编撰的出版物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等10余种。曾参加多个高级别学术会议、多所大学兼任课程教学和举办学术讲座;曾参与国家和军队多个大型项目的策划、评审、推介。

15.音乐教材分析方法与实践

主讲人:杜永寿(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5月9日15:3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本讲座主要结合学科课程标准,从目标设置、内容选择、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音乐教材作分析梳理,帮助指导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音乐教材,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主讲人介绍:

杜永寿,音乐学博士,编审,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音乐研究》《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主编。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人选名单”,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特聘导师。

16.学习音乐哲学、研究音乐作品、实施音乐教育

主讲人:蔡梦(博士,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5月16日14:0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本讲座将从学习音乐哲学、研究音乐作品、实施音乐教育三方面内容详细展开阐述关于学习音乐哲学方面,主要探讨“自律论”与“他律论”两种音乐美学观以及音乐作品在技术音响、艺术美学、思想哲学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涵,分析歌曲《阿姐鼓》,探讨音乐艺术的功能。关于研究音乐作品方面,主要基于“音乐学分析”及“音乐作品三维建构”理论,以笛子协奏曲《飘》为例,探讨音乐研究的理念和方法。

本讲座将从学习音乐哲学、研究音乐作品、实施音乐教育三方面内容详细展开阐述。

关于学习音乐哲学方面,主要探讨“自律论”与“他律论”两种音乐美学观以及音乐作品在技术音响、艺术美学、思想哲学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涵,分析歌曲《阿姐鼓》,探讨音乐艺术的功能。

关于研究音乐作品方面,主要基于“音乐学分析”及“音乐作品三维建构”理论,以笛子协奏曲《飘》为例,探讨音乐研究的理念和方法。

关于实施音乐教育方面,主要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导向,分析学堂乐歌《黄河》,探讨实施音乐教育的理念与路径。

主讲人介绍:

蔡梦,中央音乐学院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高层次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优秀人才”。从事音乐理论、音乐教育等相关教学科研工作,发表论文百篇、出版著作教材十部、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十余项。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科专家组成员。21世纪以来全程参加教育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标准(音乐)研制/修订等工作,近五年参与编写艺术专业学位音乐教育方向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和音乐教育方向《核心课程指南》等。

17.论贝多芬《F小调第23(热情)钢琴奏鸣曲》的现代性

主讲人:刘小龙(博士,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5月16日15:3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本讲座针对贝多芬创作中期的代表性作品《F小调第23(热情)钢琴奏鸣曲》(Op.57, 1804-1805年)展开,观察和分析它所内涵的现代性。针对这首钢琴奏鸣曲,作曲家在音响营建、组织结构和思想传达上做出了超越以往的探索,使它不再限于传统的形式与表达,具备了如同《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Op.55, 1803-1804年)般的恢弘形貌和精神内容。凝于这部作品的创作突破恰是以启蒙主义理性原则建立的“现代性”为前提。它对于人类时间与生命的“描摹”,以及对道德与奉献的号召,正体现着作曲家心怀的现代意识与使命感,从而实现对“古典主义音乐”的新的定位与超越。

主讲人介绍:

刘小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西方音乐史教研室主任,音乐理论公共课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艺术学理论和音乐批评。撰写和翻译的著作包括《论贝多芬<庄严弥撒>》《乐赋心弦——中国音乐》《钢琴音乐简史》《贝多芬:音乐与人生》《贝多芬》《文化语境中的西方音乐:十九世纪的音乐》和《贝多芬的交响曲:一种艺术愿景》。

18.中国传统文化·灵感·作曲技术

主讲人:叶国辉(博士,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5月21日9:3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叶国辉教授将与大家分享他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感悟及相关细节,主要有:交响乐作品《唐朝传来的音乐》涉及让文物活起来的创新性探索;交响诗《王羲之》通过音乐解读王羲之的《兰亭序》;文徵明的《兰亭修禊图》和曾巩的《墨池记》;合唱《京剧印象》在创意与灵感的碰撞中感悟中国戏曲;《频率20.009》解析电子音乐的中国先声等。

通过参加这次讲座,听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创作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作曲技术,同时也可以激发自己对于音乐创作的热情和灵感。

主讲人介绍:

叶国辉,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叶国辉的音乐以多元的架构和视角,表达了其在当代语境下凸显中国元素的创作取向,在交响乐、室内乐、电子音乐等众多音乐创作领域获得突出成果,国内外许多著名乐团演奏了他的作品,作为中国当代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其代表作《森林的祈祷》、《晚秋》、《望大陆》、《曲水流觞》和《唐朝传来的音乐》等,在学术界和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19.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指导

主讲人:王晓丹(副研究员)

活动时间:2024年5月30日15:00

地点:音乐学院106会议室

讲座内容:

讲座旨在提高申报单位和个人对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大家掌握申报要求和流程,确保申报过程顺利且符合要求。通过解读国家艺术基金政策,分享成功申报经验,鼓励和支持更多优秀的文化艺术项目获得资助。

主讲人介绍:

王晓丹,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艺术基金办公室主任,河北省音协副主席,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音乐研究和河北省国家艺术基金申报辅导、实施监督工作。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 1项,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获第十三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四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等多个奖,多次担任国家艺术基金初复评委。

20.中国交响音乐的历史发展

主讲人:李诗原(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6月6日15:30

地点:腾讯会议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将回顾早期中国音乐家如何吸收西方交响乐的精华,逐步融入民族音乐元素,形成独特的中国交响风格讲座,重点讲述中国交响音乐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发展节点,包括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以及近年来中国交响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

主讲人介绍:

李诗原,音乐学者,博士,教授。现为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音乐艺术》副主编;《人民音乐》特约编辑;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武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曾历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当代音乐与文化批评、解放军音乐、红色音乐。曾独立承担和参与多个重大课题的研究;曾发表《谭盾音乐与后现代主义》《音乐分析获得人文意义的独立性》等论文、评论百余篇;著有《中国现代音乐:本土与西方对话——西方现代音乐对中国大陆音乐创作的影响》等学术专著;参与编撰的出版物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等10余种。曾参加多个高级别学术会议、多所大学兼任课程教学和举办学术讲座;曾参与国家和军队多个大型项目的策划、评审、推介。

21.国家宏观政策与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

主讲人:赵志安(教授)

活动时间:2024年6月13日15:3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中国音乐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宏观政策对于音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讲座旨在探讨国家宏观政策如何影响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以及音乐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主讲人介绍:

赵志安,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音乐传播学与音乐产业、传媒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等领域的教学研究。主持完成“音乐传播学导论”“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政策研究”、“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出版论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组织举办八届年度性“音乐产业高端论坛”,并发布年度《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所领衔的研究团队已成为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研究的重要智库。

22.舞蹈评论的认知与实践

主讲人:茅慧(研究员)

活动时间:2024年6月27日15:00

地点:音乐学院小剧场

讲座内容:

舞蹈评论是舞蹈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本次讲座将从一、为何要“舞蹈评论”?二、如何理解“舞蹈评论”?三 、舞蹈评论的功能;四、舞蹈评论的属性;五、舞蹈评论的类别;六、如何“舞蹈评论”介绍舞蹈评论的认知与实践,提升听众对舞蹈艺术的鉴赏能力和评论水平。

主讲人介绍:

茅慧,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科学与艺术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学》集刊主编。学术成果有:《新中国舞蹈事典》、《夏商周舞蹈》、《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中国乐舞史料大典》、《舞蹈鉴赏》、《中国古代巫舞的两类转化》、《关于舞蹈符号的对位》、《照搬传统与再造机制》、《历史的一刻  艺术的永恒》等。《中国乐舞史料大典》获中国优秀出版物提名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上海图书奖一等奖等;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两项:《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图志》及《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研究》。多次担任文化与旅游部文华大奖、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评论“啄木鸟”奖及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河南省、云南省、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举办的舞蹈赛事、舞蹈理论评奖的评委。


上一篇:2023年学术讲座(35场)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